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

何謂「肯納症」(Kanner's Syndrome)

「 肯納症 」(Kanner's Syndrome)就是一般俗稱「 自閉症 」的正名。 1943年,美國的肯納(Leo Kanner)醫師發現了自閉症(Autism)這個族群,故又稱肯納症,然而這個名詞也讓他們帶來不少困擾;以為他們可以自行「打開心扉、走出封閉」。 其實在醫學上,自閉症是起因於不明原因的腦傷所導致的「廣泛性發展障礙」,造成在認知、語言、知覺等方面產生學習的困難,尤其是在學習人際溝通技巧上更是 如此,台灣在最近開始改用肯納症來稱呼自閉症。 根據現在醫師常用的診斷標準: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修正版(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,簡稱DSM-Ⅳ-TR),自閉症屬兒童性疾患中的廣泛性發展疾患中的自閉性疾患(Autistic Disorder),判斷如下: 一、下列各組的症狀中全部至少出現六項,至少兩項來自 A,至少各一項來自 B 及 C: A. 社會及情感互動的障礙(social and emotional disturbances): 缺乏讀取別人心理的能力「theory of mind」 使用多重非語言行為(如眼對眼凝視、面部表情、身體姿勢、及手勢)來協助社會互動上有明顯的障礙 不能發展出適當的同儕關係 缺乏自發地尋求與他人分享快樂、興趣或成就 缺乏社交或情緒的相互作用 B. 溝通的障礙: 口說語言的發展延遲或完全缺乏 在說話能力足夠的個案,引發或維持與他人談話的能力有明顯障礙 刻板及重複的使用語言,或使用怪異的字句 缺乏多樣而自發的假扮遊戲或社會模仿遊戲 C. 反覆的固定行為: 異常的專注於一種或多種刻板而侷限的興趣模式 無彈性的固著於特定而不具功能性的例行活動或儀式行為 刻板而重複地從事某些肢體動作 持續專注於物體之一部分 二、於三歲之前即初發,在下列各領域至少一種以上功能延遲或異常: 社會互動 使用語言為社交溝通工具 象徵或想像的遊戲 三、此障礙無法以其他兒童期疾病作更佳解釋 資料來源:財團法人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